摘要: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商户选择使用pos机接受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然而,由于部分商户存在欺诈行为,伪装成“落地”商户,导致用户的支付款项没有到达真正的商户账户中。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如何避免商户跑路,成为支付行业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商户背景、支付风险评估、监管机制及合同法律性质四个方面,探讨如何防范pos机伪落地商户,避免用户的经济损失。
一、商户背景
1、落地商户的定义
相较于虚拟商户,落地商户是指具备实体门店,正规工商注册、经营资质且按规定交纳税款的商户。这类商户接入pos机,用户通过pos机向商户账户转账,资金直接到达真正的商户账户,并被用于实体门店的线下消费。
2、伪落地商户的定义
伪落地商户是指一部分商户伪装成落地商户,表面上具有实体门店的特征,实则是不存在的商户或者是没有注册工商的商户,使用pos机获取用户的支付款项,而这些款项并未真正到达商户账户中。这类商户往往存在经营不规范、缺乏资质证明等问题。
3、伪落地商户的影响
伪落地商户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用户、商户、支付机构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于用户而言,付出的钱款未进入真正的商户账户中,存在一定的财产风险;对于严格落实运营规范的商户而言,伪落地商户的充斥会带来不正当竞争和商业损失;对于支付机构而言,由于没有严格的甄别机制,涉及到用户的投诉处理和交易的资金追溯过程,压力巨大,对业务的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支付风险评估
1、概述
支付机构在选择商户入驻pos机前,必须对商户的信用背景、经营资质等进行审查。对落地商户而言,这一程序相对容易,多是由工商、税务等部门予以监管,具备公开透明性;对伪落地商户而言,则需要深入挖掘,通过判断商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评估人、货、场以及环节的安全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支付机构应该把风险可控、利益最大化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考虑在内。
2、支付风险评估流程
支付机构在入驻pos机商户时,应根据商户的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的信用评价和风险控制。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对资质证明的严格审核;对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资质等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证件的验证;对商户的工商注册情况、资质认定、运营管理的专业能力、信誉度等作出判断;对商户的实物所在地、经营场所、实体门店等方面逐一审查。
3、支付机构应当严格遵循的规范
(1)建设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可控;
(2)严格遵照支付行业的规范和要求,及时更新风险管理专用工具和系统;
(3)对商户的身份、资质、和实际经营情况作出全面可信的评估和判断;
(4)对涉及到用户切身利益的风险控制问题,及时向用户披露信息,并维护用户权益。
三、监管机制
1、银行角色的监管地位
在保障支付安全的治理体系中,银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银行因其业务规模较大、资金通道广泛且有权威性等特点,能够在支付过程中扮演监管者的角色,对接受pos机支付并涉及到用户资金流转的落地商户和伪落地商户进行严格把关。
2、政府执法的引导作用
政府作为有力的监管机构,有着对虚假营销和信息欺诈等问题的处罚和案件处理的职能。在日常管理中,政府应当通过广泛宣传、加强执法力度、强化监管等方式,鼓励营业厅、法院、消协等机构及时介入落地商户和伪落地商户问题的处理,为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提供保障。
四、合同法律性质
1、合同的分类
pos机支付合同具有明确的双重性质,既是形式上的合法文书、权利与义务明确的文件,也是双方共同遵约的约定,具有实质上的约束力。
2、合同的生效性与有效性
pos机支付合同的生效性,取决于商户和用户是否符合《商业银行pos机受理业务规范》的要求,是否经过银行和支付机构的核实和审核;合同的有效性则取决于交易双方的真实意愿和履约能力,商业银行则需要充分尊重双方合同的权利义务规定。
3、合同内容
合同内容通常包括pos机支付的费率、交易额度、服务条款、风险告知、争议解决等部分。其中,风险告知是最为关键的,主要是告知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商户和银行的应急措施。
结论:
要避免商户跑路,解决pos机伪落地商户问题,需要银行和支付机构共同发力。在商家入驻前,严格审核商户资质,遵守支付行业规范,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应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最终,商家和消费者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合同法规避免不法商家的欺诈行为。本文由: 专业pos机安装维护团队整理发布,团队10年支付行业经验,精通各行卡额情况,对机俱安全有独到见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lexiw.com//kuaixun/7404.html